Search

#早鳥65折最後1天

媽,我買了蔬菜箱寄回家,這陣子疫情嚴重,避免群聚就別去市...

  • Share this:

#早鳥65折最後1天

媽,我買了蔬菜箱寄回家,這陣子疫情嚴重,避免群聚就別去市場了。

哎唷,買什麼蔬菜箱,我就是去一下市場,跟你淑芬阿姨買個菜很快就回來...

自從COVID-19在台灣爆發開始,你也跟我一樣,和媽媽存在平行時空,無法溝通嗎?

我有些年輕朋友,在這次疫情中都出現和父母溝通心力交瘁的情況。

我們年輕的一輩,熟悉社群網路生態,也常接觸海外新聞,因此都具備了辨認正確資訊的能力。

因此,我這幾位朋友,充分理解這個疾病對未來生活會帶來多少不曾有過的改變與影響。

但是,朋友的父母與長輩們多半覺得我們年輕人杞人憂天,買個菜也要大驚小怪。

當然,我們也想簡單的跟父母說明嚴重性,但是,父母卻有著自己的世界觀與莫名堅持,溝通起來雞同鴨講,甚至有些老人家,根本連專業醫師的說法都嗤之以鼻。

像是這種情況,當你追根究底啊,你會發現最核心的問題在於兩代人在健康的觀點上差異極大。

【長輩接受資訊的方式與我們不同】

當你談到養生、健康、保健、自我照顧的議題,父母似乎都有一套獨特見解,或者是都市傳說。

但是,我得說,他們的見解往往是一鍋大雜燴 — 一套融合民俗療法 + 中醫 + 長輩圖 + 都市傳說 ... 等等的大雜燴。

我能理解,作為子女都希望父母可以健健康康,長命百歲,在許多健康的議題上,能夠有正確的判斷與選擇。

如果你學過溝通,那你就會知道你幾乎沒辦法和觀點差異很大的人透過辯論達成共識。

試著想像一下,你是不是每次要傳遞正確觀念給父母的時候,父母第一個反應就是先否定你。

你越是急躁的跟父母解釋,其實也就是把父母推的更遠,到了後來,刻意的唱反調,為了反對而反對都是常見的情況。

我覺得啊,與其讓子女擔心父母卻不知道怎麼切入,甚至到了後來,兩代人因此吵的不可開交,倒不如幫助年輕人透過一些方法,融入長輩的世界呢?

【溝通需要工具,建立共同的語言】

因此,我和 大人學 攜手推出了【天天用得到的現代中醫知識與養生指南】這堂線上課。

在這堂課中,我將從13年的執業經驗中,淬鍊出6大主軸,36個單元,從建立正確觀念開始,到瞭解中醫的基本要素、診斷方法與治療方式,最後到瞭解自身體質,建構起正確的日常保養觀念。

一次搞懂中醫所謂的調養、氣血、經絡、上火等等是什麼意思,在現代科學基礎上能怎麼被理解,中醫背後的原理原則,體質保養的概念為何,讓年輕人先搞懂中醫到底是怎麼回事。

進一步瞭解,父母說的觀念有哪些是被中醫實證的,哪些是錯誤的認知;哪些是民俗療法的穿鑿附會,哪些西醫的概念可以用中醫的說法來包裝。

用「長輩的語言」關心與同理他們,讓長輩聽懂並配合,我相信,家庭中的關係能更加和諧,有朝一日,市場的淑芬阿姨也開始宅配蔬菜箱也說不定呢!

【天天用得到的現代中醫知識與養生指南】
➡️ https://is.gd/5ljMWh

#耐心是最好的溝通 #愛是最棒的態度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